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医博会 长沙市第三医院数智赋能加速形成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5/27 10:06:58点击:

数智赋能 加速形成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

长沙市第三医院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在医疗领域的发展,这些技术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卫生健康行业的进步,也为患者带来了更精准、更安全、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戴婧 傅容容

手术室里,机器人辅助手术;骨折患者接受3D打印假体置换;药师利用数据模型为患者精准选药……当今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行业创新的核心力量,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引领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新时代,标志医疗生产力质的飞跃。

2013年,在省内率先将3D打印应用于临床;2023年,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首例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成功获批抗耐药微生物药物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自建院以来,长沙市第三医院大力实施“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推动医院发展提质增效,为民众带来健康和福祉。


更微创 手术机器人成骨科医生“第三只眼”

在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正逐渐成为微创手术的得力助手。

5月22日上午9时许,长沙市第三医院手术室内,一位独特的“医生”实施了一例手术。仅通过四个0.5厘米的切口,机器人“医生”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了微创复位,并植入3颗螺钉进行内固定。

“此举将患者创伤降至最低,术后疼痛较轻,有利于患者更快地康复,从而缩短住院及康复时间。”手术结束后,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二十一病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峰说。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由机械臂、光学跟踪和主控台构成,比传统人工手术有明显优势。刘峰解释,该机器人更精准、智能、高效和微创。相比人工,机器人能更精确定位,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切口长度从15厘米减至三至四个0.5厘米点状切口,避免深层组织广泛剥离。

以常见的踇外翻手术为例,传统的开放手术因创伤大、恢复时间长而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然而,随着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引入,微创手术已成为可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将精确、智能化及微创手术理念完美融合,其进针置钉过程一次成功,无需反复穿刺调整,让医生在手术中能够“看得见、打得准、拿得稳”。

因此,术中出血量及周围组织损伤得以降低,术后切口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减少。手术机器人的精准操作大幅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术后生活可以自理,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为湖南省内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首例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的医院,目前,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将手术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创伤、脊柱、关节等多个骨科专业,现已为60余名患者进行了微创的手术治疗。

不过,刘峰表示,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仍存在诸多局限,例如自动化水平不高、机械臂活动范围有限等。因此,对于医生而言,运用机器人进行手术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使用过程中,医生需具备微创手术技能,实现“知行合一”,并且熟练掌握机器人性能。

展望未来,刘峰期望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能够深度融合,使得机器人更加智能。机器人能够突破技术桎梏,借助纳米技术实现“大机器”向“小机器”的转变。只需将智能纳米机器人注射至体内其就能直达病灶部位,实现更为精确、微创的治疗。


更精确 3D打印使精准医疗实现“私人订制”

“种植牙用上‘GPS’,又快又准,不痛!”这是长沙的贾先生种牙后的直观感受。

贾先生因两颗磨牙缺损,平时咀嚼多有不便,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口腔科就诊。该科主任、主任医师徐红发现,贾先生双侧下颌最后一颗磨牙位置缺失两颗牙齿,张口小,种植体放置后牙槽骨与神经管距离极近,仅不到1毫米。这导致手术空间非常有限,神经损伤风险高。徐红利用口腔种植导航系统制定数字化方案,无切口为贾先生成功实施种植体植入手术。

“口腔种植导航技术如‘GPS’,提供可视化方案,实时精准引导,微创、精准、安全。”徐红表示,3D打印技术允许医生制作量身定制的修复体,如牙冠、牙桥,甚至复杂的颌面重建。这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自2013年,长沙市第三医院在省内率先应用3D打印于临床,作为口腔医学主委挂靠单位,该院立足前沿,将口腔种植导航技术纳入常规手术。目前,科室已成功为众多患者采用导航系统辅助进行种植体植入,疗效均令人满意。

长沙市3D打印技术医学应用研究所所长蔡立宏表示,医院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口腔科,还涉及骨科、泌尿外科等多个医疗领域。在医学美容方面,3D打印技术可用于制作耳廓模型,治疗先天性无耳或小耳畸形。

骨科领域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助力医生诊断疾病、术前规划、手术模拟、流程优化及效果预测。在解决临床疑难疾病时,该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

骨科二十二病室副主任、主任医师蒋明辉展示了3D打印技术制作的模型,该模型完整展现了50岁患者脊索瘤病变部位。脊索瘤侵蚀骶骨,威胁腰骶段。骶骨周围神经及血管丰富,手术风险高。

骨科团队根据患者影像学结果定制3D打印钛合金骶骨,并在模型上预演手术。术中使用导板确保精确性,避免螺钉碰撞。专家们遵循方案成功帮助患者切除肿瘤和骶骨,植入3D打印骶骨,实现骨盆环重建。

“3D打印技术在骨科关节领域应用广泛,包括模型打印和复杂手术辅助。模型打印让医生直观了解患者骨骼结构,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同时,该技术还制造手术导板,辅助医生精准操作。”骨科二十三病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周伟力介绍,例如,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置换手术中,手术导板帮助医生快速确定髋臼定位,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时间,提高成功率。

在更高级的应用中,3D打印技术能够制造金属植入物,永久性地植入人体,用于填补因为疾病所致的骨质缺损。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复杂髋膝关节翻修、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不仅能够精准地填补骨缺损,还因为具备多孔骨小梁结构能够实现与周围骨组织的整合,以期获得长期的生物学稳定。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医保政策的支持,3D打印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如实现从医疗器械定制到生物打印器官的突破,即打印具备生理模型功能和组织相容性良好的可植入活性器官模型,以解决器官来源不足等问题。”蔡立宏对3D打印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更安全 为临床合理用药把关的“健康哨兵”

作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在药物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沙市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抗耐药微生物药物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昕表示,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普遍,导致了多种耐药菌的产生。

“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它对几乎所有抗生素耐药,治疗困难。”李昕表示,多黏菌素是唯一选择,然而,当患者因为病情需要,接受了气管插管或其他医用植入物材料时,细菌可能形成生物被膜,原本可能对多黏菌素类敏感的细菌也会对多黏菌素产生耐药,导致无药可用。

李昕团队研究了基于多黏菌素的新型联合用药策略,联合给药能有效对抗生物被膜,治疗耐药细菌。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应用均证实其有效性。

“提高药效、降低毒性是我们的研究目标。实验室主要围绕耐药菌感染的精准选药、个体化用药方案、药物毒性防治及新药研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李昕表示,为提升临床精准用药水平,实验室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药物浓度的群体药代动力学与毒性风险预测模型。这些模型可在给药前预测有效性及毒性,将“给药后分析”提前至“给药前预测”。此外,实验室还开发了基于微透析技术与PBPK的抗感染药物浓度-药效/毒性模型,通过动物实验推导人体数据,准确预测药物有效性和毒性。

“细菌耐药加剧,有效药物减少。除了合理使用现有药物,加速抗感染新药研发是关键。”李昕介绍,实验室已与企业合作完成两个抗感染新药的临床前及早期研究,其中全新结构的多肽类吸入新药,通过吸入给药在肺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为重症肺部感染治疗带来新希望。

抗耐药菌感染治疗用药相关研究一直是医院药学部的特色研究方向,团队先后获批长沙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所、长沙市抗感染药物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感染性疾病合理用药医疗技术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2023年3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成功获批“抗耐药微生物药物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李昕表示,在未来,实验室将以此为契机,致力于成为新药研发和精准用药的领先平台,推动院企合作,促进药物研发,同时发布开放基金,鼓励更多研究者参与,通过创新技术和国际合作,为新药研发和精准医疗提供有力支持。

借助先进医疗技术及设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3D打印等手段推动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治疗发展,提供人性化、便捷医疗服务,优化患者体验,提升满意度。长沙市第三医院将持续运用、推广新质生产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为患者带来更优体验,推动医疗创新与发展。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

上一篇:医疗展 健适无锡投资力度升级助力无锡成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地

下一篇:粒子医疗设备产学研基地落户金山这个园区

返回顶部